在前幾天,我們已經完成了 Cursor 的安裝、AI 模型選擇與 MCP 設定。
今天,我們要解決另一個最常見的問題:如何正確地與 Cursor 對話?
許多開發者第一次使用 Cursor 時,往往只輸入像是「幫我寫一個 API」這樣的簡短提示詞,結果卻發現輸出的程式碼不符合需求、錯誤百出。這其實與 Prompt Engineering(提示詞設計) 有很大關係。
本篇將帶你深入理解:
AI 模型就像一位超級助理,但它需要明確的任務描述才能正確完成工作。
模糊的指令:
幫我寫一個程式
→ 可能得到過於簡單或偏題的代碼。
精準的指令:
幫我在 Next.js 中建立一個 /api/articles API Route,
功能包含:
1. Prisma 連接 PostgreSQL
2. 支援 GET(全部文章)、POST(新增文章)
3. 請用 TypeScript 撰寫,回傳 JSON 格式
→ 得到高度貼近需求的程式碼。
👉 結論:好的提示詞能讓 AI 少走彎路,幫你省下 Debug 時間。
Cursor 內建多種與 AI 互動的方式,不同模式適合不同情境:
模式 | 使用方式 | 適合情境 |
---|---|---|
Agent | 在編輯器中呼叫 AI 協助 | 要求解釋代碼、設計架構 |
Ask | 快速問答 | 查詢語法、工具用法 |
Tab | 即時補全 | 撰寫函式或樣板 |
cmd+K | 主動觸發 AI | 重構程式、修改代碼 |
Background | 背景 AI 支援 | 持續監控並提供提示 |
無論哪種模式,提示詞設計都是核心關鍵。
讓 AI 扮演特定身份:
你是一位熟悉 Next.js 與 Prisma 的資深工程師,
請幫我撰寫一個 RESTful API,包含 GET / POST 方法。
避免模糊詞彙,改用具體描述:
❌ 「幫我寫一個好看的網頁」
✅ 「請用 Tailwind CSS 設計一個 Landing Page,包含 Hero、功能區塊、CTA 按鈕。」
指示 AI 逐步完成,降低錯誤:
我需要一個 Python 爬蟲:
1. 抓取指定新聞網站的標題與連結
2. 將結果存入 SQLite
3. 提供搜尋標題的函式
指定回覆格式:
請用 Markdown 表格比較 MySQL、PostgreSQL、MongoDB 的差異。
給範例引導輸出:
範例輸入:Hello → 輸出:你好
範例輸入:How are you? → 輸出:你最近好嗎?
請翻譯:What’s your plan for today?
要求 AI「一步步推理」:
請逐步解釋你的推理過程,最後再給我程式碼。
這種方法在需要邏輯規劃或演算法設計時特別有效。
在 Cursor 中可以使用「YOLO 模式」,讓 AI 自動執行 npm test
、tsc
等測試,並反覆修正直到通過。
Write tests first, then the code, then run the tests and update the code until tests pass.
這樣能大幅降低手動調整的時間成本。
不同 AI 模型有不同的特長,提示詞設計也需要調整:
模型類型 | 特點 | 提示詞策略 |
---|---|---|
Claude 系列 | 強調長文本理解、規劃能力 | 使用「分步驟」與「角色設定」能發揮優勢 |
GPT 系列(GPT-4 / GPT-5) | 編碼能力強,能處理複雜邏輯 | 指定格式與 Few-shot 範例更能得到精準輸出 |
Gemini 系列 | 擅長多模態、整合資訊 | 搭配「提供上下文」與「格式化輸出」能提升表現 |
👉 因此,不只是提示詞要設計,還要根據模型特性調整策略。
幫我寫一個 API
請幫我在 Next.js 專案中建立一個 /api/articles:
1. 使用 Prisma 讀取 PostgreSQL 的 Article table
2. GET:回傳全部文章
3. POST:新增文章(含標題、內容)
4. 請用 TypeScript 撰寫
5. 回傳 JSON 格式
Tab
生成樣板,cmd+K
重構,YOLO 模式自動測試。在 Cursor 中,提示詞設計是決定 AI 是否能成為「結對程式設計師」的關鍵。
本篇我們介紹了基礎技巧(角色設定、明確需求、分步驟、格式化、範例)與進階技巧(Chain-of-Thought、YOLO 自動測試),並且說明了如何根據不同 AI 模型調整策略。
👉 從今天開始,試著將需求「拆解、具體化、結構化」,並根據模型特性去設計提示詞,你會發現 Cursor 的幫助比以往更精準。